厨房设备制造工艺及核心部件加工流程
厨房设备制造工艺及流程
一、设计与研发阶段
1. 需求分析与市场调研
通过收集餐饮行业趋势、用户使用习惯及安全标准(如GB 4706.1、GB 4706.22等),确定产品功能定位(如商用灶具的热效率要求、家用冰箱的能耗等级)、尺寸规格及材料选型方向,形成需求文档。
2. 结构设计与3D建模
采用CAD(AutoCAD、SolidWorks)或BIM技术进行结构设计,完成设备零部件的3D建模,重点优化关键部件(如抽油烟机的风道结构、烤箱的加热管布局)的力学性能与装配精度,确保符合人体工程学及空间适配性。
3. 原型制作与测试
使用3D打印或CNC加工制作1:1原型,进行功能测试(如灶具点火成功率、消毒柜臭氧浓度)、耐久性测试(开关寿命、承重能力)及安全性测试(漏电保护、防干烧功能),根据测试结果迭代优化设计方案。
o 切割:采用激光切割(精度±0.1mm)或等离子切割加工板材,针对复杂形状使用水刀切割;
o 表面处理:不锈钢板材通过电解抛光去除毛刺并提升光洁度,冷轧钢板进行磷化处理以防锈,部分部件需喷涂底漆增强涂层附着力。
塑料配件(如旋钮、抽屉滑轨)通过注塑成型工艺批量生产,食品接触部件需通过FDA或LFGB认证,确保无有害物质析出。
o 冲压成型:使用冲压模具对板材进行拉伸(如水槽深拉伸成型)、折弯(数控折弯机实现90°-180°角折弯,精度±0.5°);
o 焊接工艺:采用氩弧焊(不锈钢部件)、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(碳钢框架),关键焊缝进行探伤检测(X光或超声波),确保无气孔、裂纹;
o 机械加工:对轴类、齿轮等精密部件进行车削、铣削、磨削,保证配合公差(如轴承孔公差H7级)。
灶具燃烧器采用压铸铝合金成型,通过数控钻孔加工火孔(孔径φ0.8-1.2mm,确保火焰均匀),热交换器(如热水器换热器)采用铜管与铝翅片胀接工艺,提升换热效率。
o 线路板焊接:SMT贴片工艺焊接电阻、电容、芯片等元件,波峰焊处理插件元件,完成后进行ICT测试(在线检测);
o 线束加工:按电路图裁切导线并压接端子,使用热缩管绝缘处理,关键节点采用防水接头(如洗碗机线束)。
o 分线组装:按功能模块(如灶具的燃烧系统、控制系统、面板组件)并行装配,使用工装夹具定位,确保部件相对位置精度;
o 总装整合:将模块按装配工艺卡顺序组合,通过螺丝、卡扣或焊接固定,连接电气线束时进行防错设计(如不同接口采用不同颜色标识)。
o 电气性能测试:使用万用表、绝缘电阻测试仪检测接地电阻(≤1Ω)、绝缘电阻(≥2MΩ),模拟极端电压(1.5倍额定电压)测试稳定性;
o 运行参数调试:灶具调试热负荷(如商用炒灶热负荷≥30kW)、热效率(国标≥55%),冰箱调试制冷温度(冷藏室2-8℃,冷冻室≤-18℃),通过PLC控制系统校准传感器精度。
进行泄漏测试(燃气设备皂泡法检测管道气密性,气压1.5倍工作压力保压30分钟无压降)、防干烧测试(模拟干烧状态验证自动熄火保护功能,响应时间≤60秒)。
o 外观检验:目视检查表面划伤(≤0.5mm且数量≤2处)、色差(ΔE≤3)、标识清晰度;
o 性能抽检:按GB/T 2828.1标准进行抽样,测试设备运行噪音(如油烟机≤65dB)、能耗等级(如一级能效冰箱24小时耗电量≤0.5kWh);
o 可靠性测试:进行寿命试验(如开关按钮10万次按压测试、抽屉滑轨5万次推拉测试)。
采用EPE珍珠棉包裹产品,外层使用瓦楞纸箱(五层加强型),精密设备需定制木箱包装,内置防震泡沫固定,包装标识包含产品型号、规格、毛重、堆码极限等信息。
成品需通过CCC强制认证(国内销售)或CE认证(出口欧盟),随附产品说明书、保修卡及检测合格证书,最终通过物流发运至仓库或客户端。
1. 原材料(304不锈钢板材)→激光切割→数控折弯成型→氩弧焊焊接支架与面板→电解抛光→装配燃烧器(含点火针、热电偶)→连接燃气阀组→安装控制面板→气密性测试→热负荷调试→外观质检→包装出厂。
2. 关键控制点:燃烧器火孔间距偏差≤0.2mm,燃气阀泄漏量≤0.01L/h,面板平面度误差≤1mm/m²。
1. 智能化制造:引入工业机器人(如焊接机器人、装配机器人)实现自动化生产线,MES系统实时监控生产数据,提升生产效率30%以上;
2. 绿色工艺:推广无磷磷化、水性涂料等环保技术,余热回收装置降低能耗,金属废料回收率≥95%;
3. 新材料应用:采用抗菌不锈钢(含铜、银离子)、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,提升设备耐用性与健康属性。
通过以上工艺环节的严格控制,厨房设备实现从设计到出厂的全流程质量管控,满足商用厨房的高强度使用需求及家用场景的安全与美观要求。